个人中心
  • 地戏

    【详情】

  • 天台山

    【详情】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街道
白云镇邢江村:聚焦“四新”目标奋力擘画乡村发展新图景
打印
字号:


白云镇邢江村地处“大河十三寨”布依族聚居腹地,曾荣获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村寨等称号。近年来,邢江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发展,聚焦“四新”目标,以真抓实干建设好基层这根“神经末梢”,奋力擘画乡村发展新图景。

一、党建统领吹响干事创业新号角

选优配齐村“两委”成员,提高队伍战斗力。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入村“两委”工作,目前,邢江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岁,中专及以上学历5人。落实村“两委”、驻村工作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周按时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并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汇聚党员力量,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采取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方式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树立党员先锋模范,激发农村党员战斗力,今年6月,邢江村遭遇特大暴雨,数十名党员自发协助村干部转移被困群众,奋斗在防汛救灾一线。坚持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会议制度,开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学习内容,带领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过好组织生活。

二、全域谋划走出共同富裕新路径

依托当地布依文化和生态环境,推进文旅、农旅深度融合通过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以绿色生态为本、产业为基、布依族文化为魂的原则,搭建不同消费场景,全力打造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康养休闲相融相辅的特色“旅游+”品牌。鼓励和帮助村民自主创业增收,组织农户参加民宿、餐饮学习培训,从而提高民宿管理、服务、创新能力。目前,村民自主经营民宿3家、露营1家,3家民宿共有床位25间,每年7-9月满客,今年以来,民宿纯收入共计18万余元,露营基地也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采用“合作社+企业形式”帮助群众就地就业。将合作社大棚出租给企业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引进种植大户种植羊肚菌、茄子等,每年发放农户工资60万余元,促进群众增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三、民生托底铸就幸福乡村新画卷

以民生福祉为导向,改善人居环境。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安装污水管网4000m,新建污水井180座,新建一体化变压器污水处理器,建设三级生态处理池,切实提高邢江村3个村民小组污水处理能力,有效阻断生活污水直排河流,改善了水质,促进乡村生态修复和发展。成立“爱心助学教育基金”,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对本科录取的大学生进行奖励,为本村优秀、困难小学生进行资助、表彰,慰问本村留守儿童并发放学习用品,2024年爱心助学活动共计资助大学生20名、小学生18名、高中生1名、慰问留守儿童103名。围绕“做”和“坐”,搭建群众连心桥。为群众“做”实事,修补坑洼路面、为住房困难群众申请建房、修建机耕道、农业水利设施、改善生活环境;时常到群众家中“坐”,拉拉家常、入户走访、走街串巷,倾听群众的心声和需求,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四、实效导向打开基层治理新格局

成立“组管委”,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汇聚村内有能力、有威望的能人成立村民小组管理委员会,形成小组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模式。“组管委”自治组织抢修农业电力线路、修建沟渠、商议谋划村寨建设、清理道路两侧杂草确保交通安全等,实现由“村级管理”向“组民自治”转变。汇聚“老年力量”,助力乡村发展。将村内有威望、有能力的寨老、离任老干部、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老年协会,积极分担村级治理工作。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村组道路转弯处道路狭窄、视线差交通安全隐患大,老年协会上前协调农户无偿让出土地,增宽路面,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保证群众出行安全。这支“老年力量”对邢江村基层治理、文化传承、乡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行“阵地+机制+志愿”模式,拉近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榜样力量,不断丰富志愿载体,拓展群众受益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和谐美好的乡村环境,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活动20余场,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