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小厕所、大民生”,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平坝区2024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政策。
二、目标任务
2024年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34户。
三、主要内容
新(改)建的农村户厕由厕屋、便器、化(贮)粪池等组成:厕屋有墙、有顶、有门,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化粪池必须建设三格式,不渗、不漏、密闭有盖,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接入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设置排气孔、清渣口和清粪口,指导农户适时清出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户厕应结构安全,围护结构完整;门窗因地制宜选用;户厕尽量入室,减少土地占用。
四、涉及范围
全区9乡镇(街道)。
五、解决的问题
清洁卫生的厕所环境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前提。通过改厕减少蚊、蝇、鼠的滋生条件,增强了农民的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掌握了相关的卫生知识,增强了农民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减少肠道传染疾病的发病率和寄生虫的感染率。厕所改造极大改善农村如厕和粪污搜集处理条件,优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能带动乡村游和民宿旅游,间接刺激经济增长,提升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六、执行标准
农村户用厕所建设秉承文明、卫生、安全、环保、节水、节能、人性化的基本原则,符合《农村改厕管理办法》和《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对设施、环保、无害化的相关要求。厕所建设要结合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宅基地审批进行规划管控。具体要求详见《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6)、《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GB/T 38837)、《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 38838)及《贵州省城乡厕所建设规划指引导则》等文件。
七、注意事项
改厕模式“一主一辅”:主推“厕屋+进粪管+化粪池”,有条件的区域可选“厕屋+进粪管+沉淀池+污水处理设施”。
厕屋入室“一要一不”:要有墙、有顶、有门、有窗、有便池、有水箱、有电灯;不能将洗澡及洗衣服等灰水接入三格化粪池 。
排泄管“一大一小”:一根大管径的进粪管联通便池和化粪池,厕屋的便池位置须高于化粪池进粪入口20cm以上。一根小管道连接洗澡及洗衣服等灰水到田土庭院等就近消纳。
化粪池“一池一管”:户用三格化粪池砖体建设内外粉糊,有效容积3人以下1.5m,每多1人增加0.5m3。第一格粪污沉淀液化池,第二格深度厌氧发酵池,第三格粪液存放池,比例为 2:1:3,预制板密封池顶,隔墙缝隙填充物料密闭,每池顶板有清掏口1个(边长20-25cm),清掏口防水圈高10cm,有盖板密闭,格池间不串气。过粪管错位安装上口离池顶20cm,一池到二池过粪管口离池底1/3;二池到三池管口离池底1/2处。第一格上配有排气管(直径110mm高2m)和防雨帽,排气管也可设置在进粪管上。
粪液处理“一用一收”:粪液就近还田还土用于农事生产、庭院绿化,也可接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或分散人工湿地收集生态处理。
八、关键词解释
三格式化粪池:由二根过粪管连通的三个格室密封粪池组成。根据三个池的主要功能依次可命名为粪污沉淀池(首池)、深度厌氧发酵池(第二池)和粪液存放池(第三池)。三格化粪池容积应根据使用人数、冲水量、粪便发酵腐熟的时间以及沉卵灭菌的要求来决定。粪便发酵腐熟时间及病原体死亡时间按30天计算,其中在首池需停留20天,第二池停留10天。
九、惠民利民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根据相关国标制作“平坝区农村改厕明白卡”及“平坝区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明白卡”等简明易懂的资料进行宣传指导,同时强化技术骨干入户指导。
二是所有到县专项资金均全额用于全区9个乡镇(街道)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确保用好用活专项资金。
三是对于改厕积极性高且符合条件的农户,只要按国标建设三格化粪池,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的均按不高于0.3万元/户的标准进行补助。
四是所有补助到户的专项资金均通过“一卡通”财政统发系统进行公示和兑现,资金使用更规范更透明。
十、新旧政策差异
一是户厕建设改造补助资金从2023年开始不再使用旧的“一折通”方式进行兑现,而是通过新的“一卡通”财政统发系统进行公示和兑现,资金使用更规范更透明。
二是户厕建设改造从2022年开始不再对厕屋部分作非功能性限制,厕屋只要确保安全性、功能性即可,财政资金补助只针对化粪池部分,厕屋建设及厕具购买所需资金由农户自筹解决,即只改厕屋不建三格式化粪池的不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